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695篇
海洋学   70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快速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持续高涨,导致沿海地区围海造地现象愈演愈烈,海湾纳潮海域面积持续萎缩,对海湾的水交换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选取我国海岸带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渤海湾为例,研究近十年来渤海湾海岸带城市化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基于国际流行的MIKE3水动力模型耦合粒子追踪模块,应用2000年和2010年两个典型年份的渤海湾岸线资料,分别计算了2000年和2010年渤海湾环流系统及其驱动下的水质点运移规律和变化特征。研究将渤海湾划分为8个区块,定量化研究和对比了近十年来由于渤海湾持续围填海导致的海湾水存留时间和不同区块水交换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近十年来渤海湾沿岸快速城市化产生的岸线变化,导致湾内环流涡旋增多,决定湾内水交换的流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各区块的水交换能力和平均水存留时间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2000年相比,2010年天津港、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区海域的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水交换率下降,对区域水质的改善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以经过遗传改造的发光细菌Acinetobacter sp. RecA为受试物种的环境污染物遗传毒性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最快可在3h内得到毒性评价结果。采用该方法评价了环渤海排污口12份污水样品的遗传毒性。环渤海12个排污口的污水样品均表现出了不同水平的遗传毒性,并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高毒水质集中出现在山东半岛污水样品中,中毒水质集中出现在辽东半岛地区,而低毒水质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地区。综上,在环渤海的污水样品遗传毒性检测中,这种新型发光细菌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为以后近海环境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应用于近海环境水质快速监测与评价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
姜德娟  张华  常远勇  李瑞泽 《海洋科学》2015,39(10):116-124
降水是全球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中的关键要素,但海洋区域实时、准确的降水观测资料难以获取,因此,遥感卫星资料在海洋降水及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1998~2012年6个气象站点(岛屿或海岸带)的实测降水资料,评估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V7版本3B42、3B43两个降水产品对渤海降水量的估算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揭示渤海区域年、季和月降水量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日尺度,3B42产品对渤海降水量的估算效果总体较差,而在月、年尺度,3B42、3B43产品与实测降水量比较接近,而且,3B43产品的估算精度稍高;总体上,TRMM表现出低估降水的特点,且当实测月降水量大于300 mm时,这种特征尤为显著;1998~2012年,渤海年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年际丰枯变化特征,多年均值为631.6 mm;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62.0%,7月是降水量最丰富的月份;空间上,渤海中南部降水量相对较高,而近岸区域降水量相对较低;受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量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冬季则向东南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64.
逐步回归分析在渤海海冰等级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3年渤海海冰等级资料,利用最大熵谱法分析了渤海海冰等级的周期,结果表明渤海海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主要周期为2—7年和11年。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渤海海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及北界指数、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以及南方涛动指数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海冰预报模型经过拟合和试预报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5.
冰激直立腿海洋平台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渤海特殊环境条件与油藏分布决定了该海域导管架油气平台属于典型的柔性抗冰结构。多年现场观测发现,该类结构存在显著的冰激振动现象。冰振不仅能激起较大的甲板加速度响应,还会引起明显的导管架管节点交变应力。在结构设计与安全保障中进行疲劳分析及寿命估计是必要的。对于直立腿抗冰结构,精确的冰激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还不成熟。基于多年的现场监测,首先分析了冰与直立腿抗冰结构相互作用过程;其次,提出了冰激直立腿平台的疲劳寿命分析流程;最后,选取渤海某典型直立腿平台,利用ANSYS数值模拟,对比了稳态冰力和随机冰力下结构的疲劳损伤,进而计算出疲劳寿命。本研究为寒区柔性结构抗冰设计与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黄河沉积物向渤海湾扩散的沉积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ICP-AES和ICP-MS对渤海中部118°54′E左右南北向断面的表层沉积物中53种常、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以B94站为界,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区域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富集Al2O3,CaO,Fe2O3,MgO,MnO,P2O5和TiO等常量元素以及绝大多数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与细颗粒黏土矿物相关的元素;北部区域沉积物以粉砂-砂为主,富集SiO2,K2O和Na2O等常量元素以及Zr,Ba,Sr,Sb和Hf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物源对比表明南部沉积物具有黄河来源沉积物特点,北部沉积物具有滦河来源特点,两者的分界大致在38°42′N附近。河口动力过程、渤海环流是影响该区沉积物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渤海盐度年代际变异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并利用1950年代~1990年代后共5个年代的渤海盐度统计资料,诊断计算了不同时期的渤海密度流分布及其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两季渤海盐度的年代际变异特征及其对环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渤海的盐度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盐度的水平梯度减小,渤海内部盐度由明显低于海峡区向普遍高于海峡区转变。渤海密度流在冬季较弱,对总环流的贡献较小,而在夏季较强,并在总环流中占优。夏季,渤海密度流随盐度变异有所改变,在1990年代后环流系统在海区中部、渤海湾以及莱州湾呈现出局部的差异,原有流动明显减弱。夏季渤海重要断面的密度流流量和盐通量值整体上呈减小趋势,渤海与外海间的平均水及盐交换量由1950年代的7.85×104 m3/s、2.49×106kg/s降至1990年代后的7.09×104 m3/s、2.27×106 kg/s。  相似文献   
68.
2008年12月20—21日和2010年1月3日天津地区分别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为了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发生机理的认识,利用多种资料对这两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却不尽相同。影响系统分别为高空横槽(高空槽)、85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和地面倒槽(地面气旋),水汽源自700 hPa西南气流和边界层东风的水汽输送。由于两次过程均与边界层东风相伴,特别对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对降雪天气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表明偏东风不仅为本地输送一定量级的水汽,同时这种具有冷湿特征的东风还会与内陆具有暖湿结构的偏南风形成地面辐合线,加强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雨雪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因此可以认为边界层东风对暴雪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Two gravity cores collected off the modern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the southern Bohai Sea were analyzed for grain siz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total nitrogen (TN) ratio, color diffracti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14C dating and 137Cs and 210Pb isotope contents to clarify changes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iver-course shifts of the Huanghe on the Bohai Sea sediment was investigated. A peat layer, scouring surface and sharp changes in the grain size, TOC/TN ratio, sediment color (L?, a?)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re identified and are likely to be due to the early-Holocene sea-level rise 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coastal to shelf environments in the Bohai Sea. After the sea level reached its maximum at 6-7 ka BP, the lateral shifts in the river course of the Huanghe formed 10 superlobes, and superlobe 7 (11-1048 AD) and superlobe 10 (1855-present) of the Huanghe delta affected the core sites. The northern site of BH-239 has been more affected by the Huanghe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Notably, in the superlobe 10 period, the reshaping of the northern Huanghe delta due to an artificial river-course shift from northward to eastward in 1976 (e.g., a∼10 km shoreline retreat due to coastal erosion) was recorded in the core sediments,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the TOC/TN ratio, sediment color (L? and a?)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wing to the huge sediment supply from coastal erosion of the former river mouth area.  相似文献   
70.
Gas Hure Oilfield is the biggest one in the Qaidam Basin.Through intensive sampling and GC-MS analysis,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de oils in the Gas Hure Oil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s have even-odd carbon predominance for n-alkanes.In shallow reservoir,part of crude oils suffered biogenic degradation.As for normal oils,they have low Pr/Ph ratios with abundant gammacerane and C35 homohopane,which indicate that the crude oils are formed in strong reducing 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